看重“钱景”,更看重“前景”
越来越多的90后正成为求职群体中的“生力军”。同上几代人不一样的成长环境,不一样的视野,使得这些新一代打工者,对于求职有着自己的新想法、新诉求。
“我不想再干那种劳动强度大又学不到技术的工作了。”老家在保定的小冯,曾在一家服装厂做了3年的缝纫工,月工资已经达到3000多元。因为觉得在服装厂做缝纫工没有前途,他今年春节前就辞职了。年后,他的目标是想找一份有技术的工作。“即使工资比以前低,但是考虑长久的发展,还是要掌握一门技术。”
在小冯看来,一些企业招不到工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不少打工者对找工作的观念发生了改变,能否学到技术,是否有晋升空间,企业是否有发展前景等,都成为他们挑选工作的主要因素。
2月25日上午,在省会一家人才市场,来自邢台的小高告诉记者,自己之前在老家做板材加工,干了好几年,收入也不错,这次来石家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想换到家具行业上班,最好能学点技术,了解市场,以后好自己做。这位比较有想法的小伙子告诉记者,利用家乡加工的板材发展家具产业,具备成本优势,将来一定能挣钱。
也许正是看中了求职者对于自身发展的新需求,几家建筑类培训机构也把摊位支到了人力资源市场的门前。在市场内转了一圈无果之后,大学毕业生刘飞驻足其摊位前进行了咨询。他说:“也许需要重新学点什么,才能找到个好工作。”
人往“高处”走,正在以具体而鲜明的方式展现在求职者的选择中。
求职者小张今年即将大专毕业,学的专业是自动化。可是他似乎并不想从事本专业,而是希望能干份行政工作。他告诉记者:“我们这届毕业的同学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选择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其他人基本都转行了。”
值得注意的一个背景是,近些年来,技术工人一方面因为“稀缺”而被“重用”;另一方面因为社会地位不高而总被人忽视,这也造成了一些技校毕业的学生不愿意从事技工类的工作。省会近日举办的两场大型招聘会上,招聘技工等蓝领职位的企业非常多,学历要求相对较低,但待遇却非常优厚,多数都给出了3000元以上的月薪。但即使是这样,在现场的这些摊位前,求职人群依旧寥寥无几。
追求“城市梦”,盼有“归属感”
“年还没过完呢,你这么早去干吗?”2月19日是农历正月初十,在家人的一片反对声中,王星从位于张家口坝上的康保县坐上长途车赶往石家庄。
2012年初,他第一次离开老家来到石家庄,尽管在建筑工地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整月不休假,但还是让王星对城市生活充满留恋:“看看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下班了逛逛街,到网吧上上网,比在老家放羊种地有意思多了!”
王星告诉记者,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留下来,等将来挣够了钱,把父母也接过来——像王星这样,很多进城务工者都有着一个美丽的“城市梦”。
但现实是,伴随着这些梦想的除了需要付出的艰辛,还有不得不面对的“门槛”。
来自承德的崔国民举家进城想成为“城里人”。夫妻俩打工一个月收入能达到4000多元,但每月除去租房、吃饭、购物、交通以及孩子的学费外,所剩无几。这让他进城几年后,不得不做出准备回老家发展的打算,他的理由是“虽然挣的钱少点,但开销也小,还能照顾孩子上学”。
一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士指出,现在“招工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企业自身。一些企业在有订单的情况下,就在短时期内吸纳大量工人赶进度,订单一完成,就用各种理由让人走,这样的“短工化”让工人对企业找不到归属感。如果企业仍是急功近利、管理粗放且不尊重劳动者权益,即使短时间里给出的薪酬再好,将来恐怕还是会存在“用工荒”的问题。“为员工购买保险”、“提供免费工作餐”、“宿舍配有空调和卫生间”……一些企业开始正视求职者对于工作岗位提出的新诉求,甚至开始靠帮打工者解决公租房,为子女考入大学的员工发放教育奖金,帮助外地员工子女解决上学问题等福利待遇,来吸引打工者、留住打工者。
- 河北经济管理学校
-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
- 河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校
- 保定艺术学校
- 石家庄东华铁路学校
- 石家庄新希望职业中专学校
- 石家庄协和医学中等专业学校
- 石家庄天使护士学校
- 石家庄华师经济管理中等专业学校
- 石家庄花都形象艺术学校
- 石家庄柯棣华医学院
- 石家庄和平医学院
- 石家庄新铁轨道交通中专学校
- 河北航空管理中等专业学校
- 石家庄经济学校
- 河北同仁医学院
- 石家庄通用交通学校
- 石家庄财经商贸学校
- 河北商贸学校
- 石家庄机电职业中专学校
- 河北信息工程学校
- 保定莲池区职教中心
- 石家庄中英航空学校
- 石家庄同济医学中等专业学校
- 石家庄白求恩医学院
- 石家庄现代医学中等专业学校
- 石家庄北方医学中等专业学校
- 石家庄市华兴科技工程学校
- 石家庄三渡网络培训学校
- 石家庄旅游学校
- 石家庄通达铁路学校
- 河北轨道交通学校